龙与上帝——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|
著者译者: |
董丛林 |
无图片
|
资料分类: |
思想论评 |
文件格式: |
html/htm |
资料来源: |
网络收集 |
文件大小: |
177K |
资料评价: |
 |
入库日期: |
2002-12-14 11:55:17 |
在线阅读: |
点击阅读
|
本日下载: |
1 本周:470 总计:11185 |
http下载: |
http://www.godoor.com/book/download.asp?id=534&downid=1 |
http下载1: |
http://www.godoor.com/book/download.asp?id=534&downid=2
|
资料简介: |
北京三联书店和台湾锦绣文化企业合作编辑出版《中华文库》,实在是海峡两岸学界的一大盛事。笔者热切向往,不揣浅陋地以求一试。至为荣幸,在编辑诸君的热诚关照和指导下,书稿竟得以比较顺利地完成,并很快问世,激动之情自不待言。
笔者对本书课题发生兴趣并积累素材已有好几个年头。在大陆学界“文化热”方兴未艾的时日里,笔者的注意力也曾被该“热”所吸引,庞杂地涉猎了有关方面的一些文章和书籍。但掩卷思来,对“文化”问题的复杂性颇感困惑,觉得根据自己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史学工作者的条件,要想悟出一点道理,获得一点切实心得,与其在大面上浮光掠影,不如选择一点定向地掘进。经过认真思考,便确定了由本书内容反映出的这样一个侧重方向,平时多留意于此。
本书的选题便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提出的,旨在依傍广阔的历史背景,通过对具体史事的考察,揭示从唐初到清末期间中国文化、中国社会与基督教的关系状况,探究其规律性,总结经验教训。所取视角,既不同于基督教在华传布史,也不同于中国反洋教抗争史,自有其新颖独特之处。至于内容的基本思路,另在《引言》当中陈述。
本书的写作当中,力求融会时代感,注意从时代的制高点来鸟瞰和回顾历史,以现代意识来诠释和介绍传统文化。这样,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持的基本态度,必然是哲学意义上的“扬弃”,即肯定其积极因素而否定其消极成份,民族虚无主义和“全盘国粹”的极端当然都不可取。尊重历史,力防偏见,实事求是,是本书所着意遵循的原则,努力做到言之有据、持之有故,决不敢随兴所至,任意铺张。
对于一部著述来说。内容固然是灵魂所在,但形式也决非无关紧要。《文库》要求各书从标题设计到行文风格都尽量有所创新,注意情趣,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知识和启示,这也是很有见地的。笔者极表赞同并着力遵从、窃以为历史学术也不应该是象牙塔内的禁物,适当活泼的形式不但不会影响学术观点的表达,而且更能扩大传播范围、增强社会效果。
尽管笔者确实用了一番功夫,费了一番斟酌,劳碌之后难免有一点敝帚自珍和“得失寸心知”的情愫,但决不至刚愎自“用,深知立意并不等于实效,即使有些想法可取,困于水平在实际上未必做好。幸运的是毕竟获得了一个求教于广大读者的宝贵机会,笔者热切地期待着获得指教。对于作者来说,读者就是明察秋毫的上帝。
为使本书问世,出版社的林言椒先生、黄台香女士给予了热情关怀和指导。从选题、拟订提纲、初稿写作到修改润色的各个环节,潘振平先生更是花费了大量心血,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具体帮助。张林娜女士也付出了辛劳。笔者的业师苑书义教授,一直关心和指导着本书的写作。没有师长们的提携,便不可能有本书的问世。在此,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!
董丛林 1991年4月于石家庄 |
|
【评论投票】
|
*
如果发现链接错误或其它问题,请发信或留言给我,不要通过下面评论,以免不能及时发现,谢谢!
* "http下载"为新增专用海外下载空间,正在测试中。
* 建议您用netant或flashget下载,尽量使用单线程下载,下载文件为zip格式,请用winzip解压到硬盘。
* 如果为html/htm格式,请点击目录中的index.htm,用网页浏览器打开即可下线阅读。
* 如果为doc格式,请用Microsoft Word打开阅读。
* 如果为txt格式,请用Microsoft Word或notepad打开阅读。
* 如果为pdf格式,请用Acrobat Reader打开阅读。
* 如果为chm格式,请直接双击打开阅读。
* 如果为E书格式,请直接双击打开阅读。
|
相关资料:
|
没有相关资料
|
相关评论:
|
[打分:3] 作者不是基督徒,他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,为什么不可以尊重一下那些还未承认上帝的人呢?他们有他们的信仰,立场[打分:1] 此书误导读者。作者对基督教、基督徒都没弄清楚,对历史的解释浅薄荒谬。其观点之实质在大陆的政治、历史书中随处可见。没有必要把它放在本网站。
|
发表你的评论
/ 更多评论>>
|
|